KM-banner1.jpg
KM-banner10.jpg
KM-banner11.jpg
KM-banner12.jpg
KM-banner13.jpg
KM-banner14.jpg
KM-banner15.jpg
KM-banner16.jpg
KM-banner25.jpg
KM-banner24.jpg
KM-banner23.jpg
KM-banner22.jpg
KM-banner21.jpg
KM-banner20.jpg
KM-banner2.jpg
KM-banner19.jpg
KM-banner18.jpg
KM-banner17.jpg
KM-banner26.jpg
KM-banner27.jpg
KM-banner28.jpg
KM-banner29.jpg
KM-banner3.jpg
KM-banner30.jpg
KM-banner31.jpg
KM-banner4.jpg
KM-banner5.jpg
KM-banner6.jpg
KM-banner9.jpg
KM-banner8.jpg
KM-banner7.jpg
Shadow

關於噶舉祈願法會

在印度佛陀成道聖地菩提迦耶舉行的噶舉大祈願法會,為噶舉派領袖第十七世大寶法王噶瑪巴 鄔金欽列多傑主持的一項國際性盛會,萬人在會中聽聞佛法,為世界和平與眾生的安樂發出由衷的祈願。

歷史沿革

雖然噶舉大祈願法會完全屬於當代的世界,然而它的起源可追溯至公元十五世紀第七世噶瑪巴確札嘉措的時代,來自西藏各地的信眾聚集一堂,為一切眾生的利益而發出廣大的祈願。1983年,噶舉傳承的兩位偉大上師卡盧仁波切和波卡仁波切,發起在菩提迦耶正覺大塔的年度祈願法會,因而將這項傳統在印度復興。

2004年,第十七世大寶法王噶瑪巴接管祈願法會後,為法會帶來許多延續至今的變革。在法王的領導下,法會規模和會眾大幅成長,近年出席的僧尼人數約七千人,護持法會的在家居士超過三千人,有些特別活動如參加灌頂法會的信眾更是超過一萬兩千人。

噶舉大祈願法會從早期以藏人為主的法會,發展為一個真正的國際性祈願法會,滿足世界各地佛教徒的需求。前來菩提迦耶參加法會的信眾,不再只限於印度、尼泊爾和喜馬拉雅地區,而是來自南亞、北美、南美等超過50多個國家;此外, 世界各地的信眾還可以透過網路直即時觀看現場活動。

再者,法王為噶舉大祈願法會編輯課誦本;除了藏文版外,法會課誦本還翻譯為12種語言——印度文、尼泊爾文、英文、西班牙文、中文、法文、德文、波蘭文、俄文、印尼文、韓文和越南文。法友可以透過FM調頻廣播系統跟隨各個語言念誦,或是收聽同步課程翻譯。為了表示對佛教發源地和印度古文化的敬意,法王重新開啟以梵文念誦主要印度儀軌的傳統。

法會期間,法王發起各項慈善活動,如在正覺大塔附近提供淨水設備、民眾義診、動物義診及下鄉義診;僧眾和尼眾遵循西藏嘎千大營地的古老傳統住在帳棚內,食用中央廚房提供的素食餐點。

 

第十七世噶瑪巴對噶舉大祈願法會的祝願

我祝願,在祈願法會的時候,念誦者們意所生、口所出的每字每句,都成為金色的形體,字字充滿遍佈於世界的所有空間,清洗寂滅污煙、哀嚎與戰聲,讓慈悲的字句與眾生的善心結合,如同日月、星辰般照耀,以溫暖慈悲與清涼智慧的萬丈光芒,照射至每一位眾生,滌淨自身沈睡已久的無明與貪欲瞋恚的黑暗。讓眾生與眾生之間,如同失散已久的母子般重逢相認。願我能在這世間所散播出的不傷害與和平的樂音之中,香甜入睡——這是我的夢想。